“一带一路”如何走?大咖今日论道胶州
商周刊
2016-07-12 09:27:56 | 阅读次数:0
6月25日,“一带一路”青岛板桥镇论坛在胶州隆重召开。在当前的国内、国际背景下,该怎样抢抓“一带一路”新机遇、打造改革发展新引擎?来胶州听听大咖们怎么说。

 

中国贸易报副总编辑 韩大庆 主持

胶州市委书记孙永红致辞

龙永图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、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

  “一带一路”和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

  “一带一路”不是一个口号,不论从经济上,还是从政治上,它都具有重要意义。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不仅可以解决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,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,还可以解决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等问题。所以,我们要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中国的崛起,特别是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给了许多国家发展的机会,也提高了我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。美国人就认为,亚投行的成功,“是全球经济体制风向转变的一个重大信号”。

  对美国主导的TPP,我国向来是持一种欢迎的态度,一种开放的态度,乐观其成。

  “一带一路”和TPP,可以在亚洲找到它们的契合度和利益共同点。我们只有采取开放的态度,国际合作的空间也才会越来越广。

  同时,我们也要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进来,这样“一带一路”才能根深叶茂、扎根民间,才能有更好的发展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和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,在于深知“丝绸之路”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力量。

  我们希望板桥镇论坛能成为“一带一路”重大理念、研究成果和实施措施的平台。胶州应利用板桥镇的品牌效应,在推广丝绸之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。


冯并  《经济日报》原总编辑、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

  对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认识及对青岛位势的思考

  1.今天的论坛叫“板桥镇论坛”,而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线起点就起源于板桥镇,就是今天的胶州,举办这次论坛,就是胶州对海陆联通发展一个基本的认识。胶州有这样的历史,就不要浪费了,这是一个古往今来的文化品牌,要把“板桥论坛”打造成一个品牌,不仅仅是胶州的品牌,更是青岛和世界的品牌。

  2.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必须要尊重历史规律,“丝绸之路”可以叫“玻璃之路”、“马匹之路”,这不是不同文化的表述,而是同一种文化的不同表述。贸易中,利益有不对称、不平衡,但总体上是对称的,是各种文明实现包容发展的过程。

  3.最开始,船叫做“舟”,是因为我们只能造出很小的船,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自三国时期就开始发展了,三国时期的吴国,就能够造出很大的船,甚至在秦始皇派遣徐福东渡时,3000童男童女所乘坐的船,肯定不能是很小的船。

  4.开发区的发展,首先要有一个开放的思维,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是新区发展的大通道,实现第三方合作与目的地统一,打通思路,将开发区建成一个信息流、产业流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结合的开放型集合体。其次要寻求传统制造业以外的生产型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。

邹东涛 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总编辑 

  “一带一路”与胶州发展机遇

  1.对于“一带一路”的发展,不仅要从当地、当时来思考,更要从历史纵深和地理跨度的角度综合进行评价和规划。

  2.如何体现出我们的工作与“一带一路”历史轨迹的结合?青岛板桥镇论坛给我们带来了灵感,丰富了我们  的智慧。

  3.“一带一路”自西汉张骞开辟之后就没有中断过。但西汉以后,长期的动乱和战争使得“一带一路”的发展呈现破碎的状态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制订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时必然经过了深思熟虑,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与支持。这一战略,展示了中国从西汉以来的宏大思维和一个大国的未来视野。


 张汉亚 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、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原所长 

  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

  中国企业目前对外投资发展的主要特点有:投资形式不断扩展、境外投资主体队伍不断发展壮大、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,以及为引资国做出了贡献。在此过程中,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获得了快速发展,成效显著,但由于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,有成功的经验,也有失败的教训,还有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。

  如缺乏对投资目的地的深入了解、对投资方向缺乏认真的分析、不注意舆论和宣传工作、缺少专业人材等。为此,政府应该从不断扩大企业对外投资的自主权、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政策支持、签订政府间协议保护企业境外投资等方面对企业予以帮助。

林桂军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 

  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如何落地?

  1.青岛港主要以海运为主,但长期目标是打造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心,要打造国际贸易中心,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运什么的问题。

  2.青岛的区位优势体现在:一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;二是我国东部地区联通南北、辐射内陆、通达海洋的对外开放口岸;三是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;四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。

  3.青岛要加强发挥港口功能,建立国际化大都市,青岛要成为通往中亚的门户,努力发挥向日韩出口农产品的贸易枢纽作用、纺织服装出口枢纽作用,明确出口产品定位。

  4.青岛参与“一带一路”要明确解决运什么、怎么干的问题,努力打造国际贸易中心。

邹治波 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、研究员 

  抓住历史机遇,突出地域优势,实现青岛飞跃性发展

  1.从国际环境看,中国发展到现在收获的国际评价非常高,今年我们是G20主席国,通过各国的反馈可以看出,国际上对于中国参与治理国际社会,带动全球经济发展有着很高的期望。而中国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提出,也是对此的有力回应。

  2.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给青岛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,青岛应该发挥好产业与资源两大优势。一方面鼓励优  质产业走出去,另一方面要利用好海洋资源,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并挖掘海洋旅游的品牌效应,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城市,成为“一带一路”上的明星城市。

  3.青岛目前在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中的定位是准确的,但还要把眼光放长远。刚刚结束的英国公投“脱欧”不过是一个插曲,全球一体化进程不可阻挡。

  青岛必须思考在东北亚地区的角色问题。是否可以成为东北亚贸易中心?在贸易中心的基础上是否要建金融中心?在齐鲁底蕴和儒家文化的基础上,是否要打造文化中心?

蔡临宁 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工程实验室主任、清华北卡物流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

  “一带一路”中的胶州临空产业建议

  1.从全局来讲,对青岛的发展提出了两个思考和一个建议。首先青岛要成为航空之城、物流之城,需要让物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,并要让航空、海运同步发展。

  2.以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市为例,这座城市的发展是物流产业带来的集聚效应产生的速度经济。

  3.迪拜的机场和港口有着良性的同步发展,相互促进。

  4.对青岛发展的建议是要实现协同效应。首先,发挥多式联运优势。其次,加强自贸区建设。再次,加快通关速度。最后,建设绿色物流。

 

热门新闻 | hot news